2024年1月,保守黨領袖皮埃爾·博勵治在渥太華。照片來源:加拿大新聞社/肖恩·基爾帕特里克
加拿大保守黨領袖博勵治(Pierre Poilievre)有望在2025年選舉中成為下一任總理。围绕移民政策,博勵治的改革計劃涉及多個方面,包括促進經濟移民、優化外籍勞工計劃、增強邊境安全以及推動新移民的文化融合等。他的移民政策將對加拿大的社會與經濟產生深遠影響。
1. 政治背景
博勵治自2004年首次當選為聯邦議員以來,一直活躍於加拿大政壇。曾擔任多個政府職位,包括2013年至2015年的民主改革部長以及2015年的就業與社會發展部長。在擔任這些職務期間,博勵治一直支持經濟移民的政策,認為移民是解決加拿大勞動力短缺的關鍵。然而,自2015年起,博勵治也開始關注移民政策中的潛在問題,尤其是關於臨時外籍勞工計劃(TFWP)的管理和移民目標的設定。
2. 對經濟移民的支持與改革
作為就業與社會發展部長,博勵治支持通過經濟移民來填補加拿大的勞動力空缺。例如,2015年他宣布資助項目,旨在幫助國際培訓的醫生和工程師更快融入加拿大就業市場。在最近幾年的言論中,博勵治反復強調簡化流程和許可要求,尤其是在需求緊缺的行業中,以滿足勞動力市場的需求。
在2023年8月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,博勵治提到,他將優先加速建築行業移民的入境程序,並表示如果他成為總理,保守黨政府的移民政策將基於以下幾個關鍵因素:私人部門雇主的需求、難民援助計劃的支持水平以及家庭團聚等。他還提出建立全國性的醫療行業執業標準,使移民醫生和護士能夠更快速地通過認證,緩解醫療體系的壓力。
3. 臨時外籍勞工計劃的改革
雖然博勵治表達了對經濟移民的支持,但他同時呼籲改革臨時外籍勞工計劃。2015年,作為就業和社會發展部長,他宣布對濫用TFWP的雇主實施新的處罰。與此同時,他發表聲明稱,加拿大人在就業機會方面應享有優先權。“臨時外籍勞工計劃的目的正是如此——具有臨時性。加拿大人理應優先獲得現有工作”,博勵治和時任加拿大公民和移民部長克里斯·亞歷山大在一份聯合聲明中表示。
2024年,他重申了這一信息,表示將限制政府的TFWP。在2024年8月29日的演講中,他說,如果他成為總理,他將想方設法確保TFWP“專門用於填補加拿大人不能或不願從事的工作,例如在農業部門,但絕不能取代加拿大人或壓低工資。”
值得注意的是,勞動力市場影響評估(LMIA)通過證明沒有加拿大公民或永久居民可以勝任該職位,從而確認了對外國勞工的需求。雇主必須在通過TFWP雇用外國國民之前獲得LMIA。博勵治的評論表明,他認為LMIA系統沒有得到適當使用,並且加拿大就業和社會發展部(ESDC)在加拿大公民和永久居民可以勝任工作的情況下,仍然發布了積極的LMIA。
4. 移民目標與住房建設掛鉤
博勵治批評當前政府設定的移民目標,並表示將重新審視移民政策的制定。他提議將移民人數與住房建設的進度掛鉤。他認為,在決定接納多少移民時,必須考慮到加拿大的住房供給狀況。2024年1月,他提出,未來移民政策應與新建住房的數量相匹配,以確保國家的基礎設施能夠支撐人口增長。
此外,博勵治還表示,如果他成為總理,將考慮到醫療保健和就業機會等因素,以調整移民目標。
5. 邊境安全與非法移民
博勵治對非法邊境穿越問題表示關切,尤其是在美國大選後,他頻繁提及這一議題。他主張關閉加拿大的非法移民通道——如Roxham路,以防止不合規的邊境穿越。2024年11月,他對非法移民的態度更為強硬,提出應加強邊境巡邏和技術手段,以減少非法毒品販運,並對簽證規則進行收緊。
此外,博勵治對庇護申請持審慎態度,認為應對庇護申請人數量設定上限。他強調,加拿大歡迎那些真正逃離戰爭的難民,但對那些濫用庇護制度的人則持零容忍態度。
6. 文化融合與價值觀
在被選為保守黨領導人後,博勵治積極與新移民社區進行溝通,並參加多種文化活動。他認為保守黨的價值觀與許多移民的個人價值觀相契合,特別是在對家庭、社區和國家的責任感方面。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,他提到,移民應當“放下過往的紛爭”,更好地融入加拿大社會。
博勵治的立場強調移民的文化融合,認為新移民應適應加拿大的社會和價值觀,同時也要積極參與建設這個多元化社會的過程。
7. 結語
隨著2025年加拿大大選的臨近,博勵治的移民政策改革計劃成為公眾和政治觀察者關注的焦點。他提出的政策不僅涵蓋了經濟移民、勞動力市場需求與邊境安全,還觸及到加拿大社會的文化融合問題。如果他成功當選為總理,預計加拿大的移民政策將經歷一次重大轉型,影響未來移民的流入與社會融入的方式。